家乡古城上津美

[复制链接] 1
回复
39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0

主题

97

帖子

9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1

积分
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6 21: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家乡古城上津
文/刘合平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的湖北大梁下,是秦头楚尾,鄂陕两省交汇的一个古镇。因古为天子渡口,故尔她的名字叫上津。在悠久的历史长廊里,滔滔金钱河逶迤而来,款款而去,碧波荡漾,如洒落的金钱,熠熠闪耀着金光。夏日里,成群的白鹭嬉戏河湾,光腚的孩子们在河边草丛里寻找着水鸟蛋,吓得晒盖的王八卟噜噜从岸石上翻滚到水里.河里船来船往,山里的桐油、核桃、木耳、龙须草等土特产装了船,顺流而下,销往江汉平原乃至更远,一船船的布匹、粮油、用具、盐巴在纤夫和着汗水的吆喝声中逆流而上.河岸边,叮叮铛,叮叮铛,商贾吆喝着骡子,结队而行。三条河(金钱河、五峪河、四峪河)的交汇在这里形成了水旱码头,波光粼粼的一湾绿水仿佛一颗翡翠镶嵌在古镇旁.鱼肥稻香水鸟欢,好一个欣欣向荣的鄂西北小江南.白天,商贾云集,游人如梭 ,叫卖不尽。夜晚憩息会馆,在武昌馆听南腔北调,品新茶陈酒,在山陕馆看汉戏二黄,品山商佳肴;颇有江南扬州二十四桥的韵味。

  古镇象一个盆地,四面环山。远山气势雄伟,流光溢翠;近山小巧玲珑,柔和曲美,是阳刚与阴柔的完美结合.境内庙宇道观遍布,商汉唐明不同时期的历史传说溢美飞扬。
古城象一位岁月老人,巍巍座镇。见证着这里千百年来上演的一曲曲一幕幕正义战胜邪恶的动人故事。也因为留恋这里的美丽,她在这里一坐就是三千年。
在古城北面有一个叫蛮王寨的大山。是因为古时宋金之战时蛮王占据了这一地带。这里的父老乡亲们广泛的传说着陈法官与蛮王斗法的传说。
陈法官祖籍襄阳,曾在武当山学法修道,精通医术,一路治病救人,惩恶扬善,来到上津城北的伍峪河畔居住下来。来时途中肚饥,到一财主家讨饭,财主以无柴为由拒绝。陈法官挽起裤子,把双腿伸进灶膛,呼呼烧起来。财主只好招待。送走后回到家里一看,桌子,凳子,柜子,床腿全没了,依稀还有烧灼的痕迹。
又有一次路遇一个买猪头的,谩骂一个老人,陈法官不平,使了障眼法,呵斥那屠夫,光天化日,竟敢杀人,屠夫一看,自己手提的竟是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吓得魂飞魄散,丢下人头就跑。陈法官拾起猪头交给老人,乐呵呵的走了。
陈法官多次与蛮王斗法,不分仲伯。蛮王强迫百姓给自己锸秧,陈法官捋一把柳叶往田里一撒,田里到处是一尺左右活蹦乱跳的鲤鱼。百姓争相捉鱼。谁也不愿意栽了。蛮王气急败坏,强迫百姓把鱼缴回来。上锅清炖却是一锅柳叶汤。
陈法官最后一次和蛮王斗法,体力不支,逃到蛤蟆嘴下边的烂石窖,化作一块白石,被穷追不舍的蛮王发现,取出随身携带的七枚铁钉,钉在了白石上。陈法官负伤忍疼回到家里,告诉妻子赶紧把自己蒸七天七夜。妻子依照吩咐,蒸了六天六夜,第七天蛮王扮作云游道人化斋,佯问陈法官妻子。听说后故作大惊失色,活人岂不早蒸化了,赶紧看看。陈法官妻子慌忙揭开笼盖,见陈法官身上已退出了六根钉子,还有一颗也已经松动。陈法官长叹一声,昏厥过去。蛮王趁机溜走。陈法官临终遗言,自己死后取犁铧烧红戴在自己的手脚上,“生未制蛮,死要制蛮。”家人照办,下葬时蛮王居住的蛮王寨突然火光冲天,连烧三天三夜。如今,伍峪坪北面的蛮王寨坡顶依然是寸草不生,一片焦土,事实上印证了这个传说。而伍峪河南岸法官洼的法官庙依旧香火鼎升,远近灵验,有求必应。节日更是鞭炮震地,纸焰冲天。

  宋时的上津是宋金拉锯战的最前沿地段,上津当时统领着夹河六郎漫川三关。金兵拉拢占山为王的蛮王扼守在蛮王琢土地岭一带,蛮王手下有八百铁头僧,个个修练刀枪不入的金钟罩功夫,可以往来如飞几十里。杨八姐随杨六郎,孟良,焦赞出兵征讨。被阻在上津的天蓬山下,屡攻不进.有一次八姐刚端起饭碗,见蛮王追来,随手把碗一轮,碗里的面疙瘩变成一个个巨石砸向蛮兵,八姐扬手一箭,箭出山开,射出一道箭河七里长峡。后来,杨八姐探得八百铁头僧每天午时从天蓬山上练兵场飞回到天宝山的迎峰寺吃饭,八姐扮作讨饭人,混入迎峰寺跑马场,等到吃饭的钟声一响,从讨饭的行囊中取弓搭箭猛射,箭箭不离咽喉.可怜八百铁头僧人虽练得铁布衫功夫,咽喉却是致命的软穴,个个应箭而落。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古镇附近的孟家川孟良寨、天蓬山下的七里峡,四峪河垴的焦家坡焦赞洞,漫川关前店子垭口的落箭石,滚石坡,六郎关上的千军岭兵营舗,古城西边的擂鼓台跑马道、练兵场,似乎都在昭示着这一切绝不是空穴来风。
上津古城历史悠久,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繁华显赫一时, 它踞秦楚要塞,自古以来更以雄关当道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自三国魏末(公元262年)首设平阳县起,上津古城就一直是这一带中心。一千八百年来,上津分别经历了县、郡的变 化,从南宋(公元208年)开始,上关一带恶战迭起,上津也因此开始成为鄂陕边塞的军事要地。直至明洪武元年(1368),上津 方并入郧西,历史上,曾14次立县,6次建郡,2次置 州。上津古城在每一次历史沿 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魏景元三年曹魏军事控制着汉水上游,曹操即设上津古城为重镇,扼守中原关口;元世祖忽必烈攻打武昌,也以古城为后方屯粮基地,宋太祖赵匡胤、吕洞宾、黄巢、李自成、张献中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为其增添了浓艳的秦楚文化色彩。
上津的地貌是山亦生水,水亦养山。上津山水养育了上津男人的温柔秀气,锦心绣肠,也滋养了上津女人如水的嫩滑肌肤、柔媚风韵、婉转心思。上津女人的美貌是出了名的,上津女人的娴熟坚贞也是出了名的。古老的上津古城被称为”天子渡口”。在隋唐时为皇帝选美女。由水路送至上津,美女们在船上闷了好多天,一到上津,就设法逃跑,好多美女就此落入民间。隋炀帝在国家大动乱之时,还想游江南,带着后宫三千佳丽从上津“天子渡口”入汉江下江南。走至上津,不料,被叛军围堵。当隋炀帝突出了重围,回到长安,而后宫的三千佳丽都被战乱冲散,全部流落到金钱河畔的上津。由此,上津留下了美丽的芳草地,开放出艳丽的美女之花。
上津的风景明胜“古八景” 更是聚日月之精华,成天地之造化。细细的品味她,好象是百部千传万首的天轮长歌,宕回在天地之间,读不懂、看不够、唱不完。“长堤柳浪”是一部上津人民护镇护城的劳动长歌;“伍峪青幔”是一部上津人民征服自然战胜邪恶的颂歌; “三山叠翠”是一部上津人民修身养性恭谢苍天的圣歌;“铁箍云峰”是一部上津人民保护环境固守资源的诗歌;“白岩云桥”是一部上津人民构建和谐天地照应的喜歌;“仙鹤凌霄”是一部上津人民勤劳智慧自然和美的赞歌;“嵩山仰面”是一部上津人民人神相恋天人合一的妙歌;“天桥古洞”是一部上津人民勇者智慧抵抗侵略的壮歌。亘古以来,有数亿万计的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歌,“天桥栈道三百丈,绝壁虹跨四千年;”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律•天桥栈道》唱出了上下四千年的上津古镇文明。
如今的上津,福银高速穿境而过,古镇也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今年,国家投资上亿资金,建设古城和开发古镇。金钱河大桥横跨东西,玉皇滩发电输送南北,沉睡的上津再次焕发了新的生机,入口城门、天子渡口、柳州荷塘、游客中心相继动工,陕山会馆、古城墙、护城河相继修复,金钱河大道、东三街相继打通,上津的执政者挥汗如雨,在改善民生、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进程中,敢于自我加压,以一种脱胎换骨、披肝沥胆的气度,以一种抢前进位、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于无望中创造可能、于可能中办成事情。一幅幅火热的建设画卷正在千年古镇全面拉开,各项奋斗目标正在全力推进。人们的宜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故乡呀故乡,忆往夕,每当我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看画梁雕栋,飞檐翘角的木板古屋,仿佛置身于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的清明上河图中。看今天,上津正以她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已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北省重点边贸口子镇”、“湖北省百镇千村重点建设镇”等桂冠的基础上,正向“湖北省级示范口子镇”,“鄂陕毗邻经济桥头堡”坚实迈进。上津的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的生产生活驶入了现代化“和谐号”的快车道!

157

主题

1532

帖子

1532

积分

金牌会员

性情人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532

最佳文采奖优秀新人奖

QQ
2#
发表于 2012-9-25 02:03:55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终于去了回上津。是和几个朋友开车去的。跟记忆中的,基本完全不一样了。正在修护城河,砌城垛。在老城中转了转,绕了个圈。有点伤感。可能不只是享受记忆的困难,以及对那条河的怀念,对老友不探访的无言吧。
人回故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