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长征根据地 脱贫奔小康

[复制链接] 0
回复
23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88

主题

1830

帖子

18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17 16: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已经成为湖北口回族乡马头山羊养殖户致富的“敲门砖”。图为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一组王贤明向记者展示。

  (柳洁摄)

  历史背景

  湖北省郧西县地处秦巴山深处,是中国红军长征的见证地,1932年至1936年,红四方面军、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先后来到郧西,其中红二十五军在郧西驻扎了一年多,创立了鄂豫陕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地方政权。

  柳洁 马献伦 杨红霞本报记者 魏昊星

  位于鄂西北边陲的十堰市郧西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其中,红二十五军奉命北上抗日,长征途中在这里建立了鄂豫革命根据地。红军不仅是战斗队,还是宣传队,在长征途中也不忘随时播种革命信念,这里至今都留有很多珍贵的记忆。9月6日一大早,记者一路向北,直奔湖北口回族乡,当年,红军就是从这个乡的湖北关出关入陕。

  经过两个小时蜿蜒崎岖的山路,到了著名的三道“天门”,当年红军征战的山岭关隘,扑面而来。

  1935年2月,鄂豫陕省委在郧西庙川虎坪涝池张家大院召开第二十次常委会议,成立了鄂陕特委和游击总司令部,为创建鄂豫陕边新苏区和彻底打破敌人的“围剿”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虎坪,不等不靠,已经成为一片创业的的热土。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一组的王贤明从小听红军故事长大,2007年参军到部队,2012年退伍后在虎坪村办起了马头山羊加工厂,注册成立了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便民牛羊养殖合作社。

  王贤明的养殖合作社是以 “公司+合作社+经济人+养殖户”的模式生产经营的,集养殖、屠宰、冷冻、产品深加工于一体,吸纳了100多户贫困户入社,免费给贫困户提供种羊、牧草、技术,常年有20多名工人在社里打工,每年每户增收2万元至3万元不等。同时,合作社还在精准脱贫中导入互联网基因,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去年出栏马头山羊3500多只、黄牛300多头,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60万元。

  湖北口回族乡党委书记杨洪来告诉记者,马头山羊已经成为全乡脱贫致富的抓手。通过发展马头山羊、烟叶、林特产业、高山无公害蔬菜和劳务经济等支柱产业,全乡80%的贫困家庭已经脱贫致富。2015年,全乡实现经济总收入3.5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4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乡镇”。

  不止是湖北口回族乡,改革开放以来,郧西人民不断奋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十堰市副市长、郧西县委书记刘学华介绍说,依托资源禀赋,县里筹措2亿元资金,专门建立产业扶持基金,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5大类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和10大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政策,成为产业发展“助推器”。

  2015年至今,全县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扶持引导贫困户发展马头山羊、中药材、茶叶、桑蚕、核桃等农业特色产业,建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59个,培育市场经营主体142个,带动10000贫困户40000人增收。同时,启动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扶贫工作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撒胡椒面”到“聚沙成塔”的转变。

  为了让这些特色“山货”走出大山,该县还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在县城建设1100平方米的电商物流分拣中心,搭建了县、乡、村三级物流平台体系。

  如今,电商的种子已在郧西农村生根发芽。该县386个村(社区)开办110多个电商服务网点,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0.9亿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