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情郎究竟乡关何处?

[复制链接] 13
回复
388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74

主题

2948

帖子

2957

积分

金牌会员

公用账号

Rank: 6Rank: 6

积分
29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8 16: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关于“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的争论,二○○六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在各种嘈杂的声音中,一个来自河南南阳的声音却格外响亮,因为在全国各地流传的众多的牛郎织女故事的版本中,其发生地几乎都指向一个地方———河南南阳。图为“牛郎织女”相会宣传画。翻拍资料照片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与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提起“牛郎织女”,我们的眼前就会立刻浮现出《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我们也会想起秦观对他们“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赞许,还会想起儿时读过的叶圣陶的《牛郎织女》课文,想起电影黄梅戏《牛郎织女》里的一幕幕动人情节……

  经过一代代文人墨客的演绎,牛郎织女故事,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七夕节”也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但是过去,却很少有人关注“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名录细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三个民间爱情故事的发源地都已得到确认,而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首的“牛郎织女”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被认可为其发源地。“牛郎织女”和“七夕”因此得以陡然升温,这个传说的发源地顿时成为各地争相抢夺的对象。

  说巧不巧的是,恰逢今年有两个七夕,这种争论更是形成了国人关注的热潮。

  2006年农历闰七月,也就是说,可以过两个七夕,这样的福分,38年才能遇到一次。自第一个“七夕”7月31日到第二个“七夕”8月30日前后,谁是“牛郎织女”发源地的争论达到白热化程度,十几个地方纷纷宣称当地才是传说真正的发源地。

  争论中,河北省邢台市先行一步。7月30日,邢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此举如一石激起千层浪,8月27日,山东大学“结合史料记载并经过实地考察”,宣布“牛郎织女文化发源地就在山东省沂源县”;8月28日,山西和顺在太原举行“中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起源地研讨会及新闻发布会”,宣布牛郎织女故事源于和顺县境内南天池、牛郎峪村一带;8月30日,陕西兴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兴平是牛郎与织女故事的核心区。同在一省的西安市也不甘落后,宣称“牛郎织女”的传说源自西安,已有两千余年的牛郎织女像,就位于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辖区……

  至此时,有关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之争的文章铺天盖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各种嘈杂的声音中,一个来自河南南阳的声音却格外响亮:南阳人在百度网站进行了搜索,当输入了“牛郎织女”、“七夕”、“牵牛星”、“鹊桥相会”等关键词之后,一个个令人兴奋的信息扑面而来——四万多个网页上刊登着不计其数的牛郎织女故事版本。在全国各地流传的版本中,要么没交代故事发生地,而交代发生地的,几乎都指向了一个地方——河南南阳。

  相同的故事,却有这么多地方声称是发源地,一时间,“牛郎”逐鹿,“织女”纷纭,令人迷惑。真正的发源地究竟是哪里?

  星空下聆听凄美故事

  城市的灯光,将夜的幕布涂抹得五颜六色。深深吸口烟,隔着阳台的玻璃仰望,冬天的夜空一片萧瑟,只几颗寒星蜷缩在风中,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也难怪,如今城市的夜空中,别说冬天,就是夏秋时节,能有多少颗星星?每每仰望夜空,我就情不自禁地怀念幼年时的星空。那时没有光污染也没有大气污染,晴朗的日子,夜空中总是缀满了繁星。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洋钉”,夏夜时,一家人在户外纳凉,母亲给我们出这样的谜语,谜底就是星空。那时的夜空纯净,那时的星星多而亮,一道白蒙蒙的长长的星云,从南到北断断续续横过中天。指点着那星云,母亲告诉我们,那是天上的一条大河,叫银河,也叫天河。河的西岸,有一颗很亮的星星,那叫织女星;河对岸并排有三颗星星,中间的一颗比较亮,两边的小星较暗淡,这叫挑担星。母亲说,这几颗星星是一家人,织女星是母亲,挑担星是父亲牛郎挑着两个孩儿,银河隔开了他们,一家人不能团圆。

  追问之下,我们第一次听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南阳城西20里有个牛家庄,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牛郎是个命苦的人,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哥哥过日子。哥哥娶了个心肠狠毒的媳妇,逼着牛郎干很多活儿,后来牛郎长大了,嫂子担心他分家产,常想撵走他。

  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

  赶着牛进了伏牛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孤独的牛郎坐在树下抹眼泪。这时,一个白头发白胡子老头儿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抬起头竟然像人一样说起了话:“我本是天上的黄牛大仙,因触犯了天条被贬下凡,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腿上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几次要害他性命,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有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几位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按照老牛的指点,牛郎到河边把织女绿色的羽衣藏了起来,别的仙女洗完澡,都穿上羽衣飞上了天,只有织女找不到羽衣没法走。这时牛郎走出来,要求织女嫁给他,织女不得不答应了。

  两人成亲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不久,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子叫金哥,女孩子叫玉珠。

  织女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白河两岸的姑娘,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宫,恩爱夫妻被拆散。这时候,老牛已经垂垂将死,它告诉牛郎,在它死后,披着它的皮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他披着老牛的皮,用扁担挑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到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划,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河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遭遇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很无奈,只好默许了。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或钻到茶豆架或葡萄架下,偷听他们相会的情话。姑娘们这一天还要“乞巧”,乞求上天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也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能辨认的星宿,不是北斗、南斗,而是牵牛和织女——隔着银河的那一家人。

  今年七夕,看到很多地方争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起初我并不在意。我是南阳人,听的故事里说牛郎是南阳城西的,很可能是编故事的人以贴近性增加亲切感的。外地的故事可能把地点安排在了自己的家乡,也很正常。后来经专家指点,在百度网站进行了搜索,牛郎织女故事有四万多个网页,汇集了在全国各地流传的版本,这些版本几乎都指向了南阳城西牛家庄。

  许多民间故事只注重情节,却省略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牛郎织女的故事却有点不同,南阳真的是这个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当年织女眷顾的,真的是一个南阳小伙儿?

  四万多网页实有出处

  说起这四万多网页,致力于南阳民俗研究的杜全山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无比兴奋。

  杜全山说,今年七夕,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之争爆发,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也促使他开始了对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进行研究。令他意外的是,竟然在网络上搜索出那么多与南阳相关的版本。“网络上说牛郎家在南阳的这些文章,都不是没有根据,更不是网民的恶搞,它们均来自各种版

  本的牛郎织女民间故事书。”经过广泛地搜集资料和深入研究,杜全山的兴趣越来越强烈。

  我看到,在杜全山的案头放着《中原民俗丛书——民间节日》、《名家谈牛郎织女》、《民间神话》、《节俗》、《民间故事》、《中华民俗艺术大全》、《古今节日》等数十本关于牛郎织女的书。他随意翻开一本《中原民俗丛书——民间节日》递给记者。记者看到书中《七夕的传说》篇开头写道:“牛郎名叫如意,家住南阳城西一个叫桑林的小村庄里……”

  《中原民俗丛书——民间节日》是海燕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时间是1997年5月,作者是河南民俗学会会员、现任河南省濮阳市文化局局长的刘乡英。《中原民俗丛书——民间节日》曾经获得国家文化部“山花奖”,是“中原民俗丛书”中唯一获得此奖的书。

  而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节俗》里收集的“牛郎织女故事”,与《中原民俗丛书——民间节日》一样,交代的故事发生地是南阳——“相传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不同的是,这篇文章说牛郎的家不是“南阳城西”的“桑林”,而是“南阳城西牛家庄”。

  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俗艺术大全》里的牛郎织女故事,也称牛郎家住“南阳城西牛家庄”。

  …………

  杜全山说,“牛郎”、“织女”是否有原型,无从考证,但传说均言明牛郎是南阳的一个放牛娃,生活在南阳城西20里一个叫“牛家庄”或“桑林”的地方。“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家乡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这片孕育了诸葛亮、张衡、张仲景、范蠡、百里溪的土地,真的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吗?”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了其他的证据。《中华民俗百科》记载,“南阳城西20里有个牛家庄,牛家庄有个牛郎。”民俗学家张振犁先生在《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中也说:“牛郎叫如意,是南阳城西桑林村人,织女从天上来到人间,与牛郎成亲,亲手教南阳一带的姐妹们学会养蚕、抽丝、织绸缎。”

  而民俗学专家陈江风教授撰写的《关于七夕文化的几个问题》、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杜汉华撰写的《“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等论文,则从学术的深度,根据汉代意识形态、相对集中的民间传说、古代文献记载等考察分析,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源于汉水两岸的楚地,很可能就是现在的南阳。

  全国各地十多个地方争这个民间传说的发源地,应该都不是空口说白话。“南阳说”到底能不能站得住?“城西20里”的桑林或者牛家庄如今还有吗?那里能找到作为故事发源地的证明吗?2006年12月14日,记者与杜全山一起,沿着“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书中所提的位置,试图寻找传说中牛郎的家,寻找更多的证据。

274

主题

2948

帖子

2957

积分

金牌会员

公用账号

Rank: 6Rank: 6

积分
2957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6:15:16 | 只看该作者
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些经典古诗词将中国人推崇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牛郎织女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传说感染着人们。

  今年5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牛郎织女”传说密切相关的七夕节与春节、中秋节等一起被列入中国六大传统节日。“牛郎织女”、“七夕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但长期以来,关于这一传说的发源地,众说纷纭,一直困扰着学术界。

  近日,湖北省楚文化学会会员、江汉旅游研究所所长、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杜汉华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考证、研究,他认为,七夕节和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在襄樊。

  七夕节来源于穿天节

  杜汉华说,早在新石器时代,夏人就已经在襄阳栖居,最早栖居的地方是距襄阳城西的万山,后来才逐渐迁移到如今的襄阳城区地域。夏民族有崇石习俗,认为石头是神性的物质,《淮南子·修务训》载云:“禹生于石”。又云:“禹化为熊,涂山氏惭而化为石,于是生启。”于是就产生了大禹是从石头里生出来的神话传说。相传“禹母吞薏苡而生”,夏族先民认为薏苡这种植物,结籽疙疙瘩瘩,一串一串,生殖力特强。而襄樊汉江中的特产——有孔的石头,形状像薏苡,具有薏苡和石头的双重神力。采集这种石子,“以丝贯之,悬插于首”的穿天节习俗,就有生殖繁盛的象征意义。

  据有关史料记载,“穿天节”的习俗从夏朝一直流传到宋朝。据杜汉华推测,可能是在宋末元初襄阳战役时,襄阳城被围困6年,“穿天节”因此中断,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在继续,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襄阳城还流传着一句俗话为“有窟眼儿的石头都让你捡走了(意思是让你占了便宜)。”

  杜汉华说,据有关史料记载,七夕节起源于楚国时期的汉水流域,汉代时才与牛郎织女传说联系在一起。杜汉华认为,“穿天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是“求小白石有穿者,以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祥。”“七夕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是“乞巧”穿七孔针“穿针线”,“乞巧”的文化内涵和穿天节活动的文化内涵一脉相承。“显然,‘七夕节’乞巧活动的穿针线,就是由‘穿天节’的习俗演变而来。”

  牛郎织女故事的内容及演变史

  现在公认的牛郎织女传说内容是:牛郎父母早逝后,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给牛郎一头老牛。织女是天上一位聪明美丽的仙女,有一次她与其他仙女一道到银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将织女的天衣偷走。织女不能重返天宫,遂与牛郎结成夫妻,生有一儿一女,自耕自织过着幸福美满生活。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皮埋在井里。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后,勃然大怒,派了天兵天将将织女抓回天宫。牛郎急忙披上牛皮,挑着儿女来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划,二人之间顿时出现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是每逢七月七日,便有无数的喜鹊在天河两岸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此相会。

  据杜汉华介绍,“牛郎、织女”的名称,目前可见的最早出处为《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皖彼牵牛,不以服箱。”从这首诗歌可以看出,西周以前,人们眼中的牛郎织女只是天上的两颗星,虽然把它们人格化了,但还没成为传说故事,看不出它们之间发生了爱情。到了秦汉时期,牵牛星织女星在人间有了重要的地位。刘邦建立都城长安时,仿照天上的星辰来建设自己的宫殿,把牵牛星、织女星的石人塑像也建到了自己的宫苑之中。“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人们逐步为牛郎织女附会了爱情故事。东汉时期的牛郎织女已具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已经有了爱情的因素,并且已有鹊桥相会的故事。只是故事情节还比较简单。魏晋时期牛郎织女已经成为了夫妇。南朝梁殷芸的《小说》中较完整地描述了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情景,产生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大致梗概。但那时的牛郎织女,仍然都只是天上的神仙夫妇而已,与后来的牛郎织女“人神恋爱”,区别甚大。到了唐宋时期,“牛郎织女”开始有了“人神恋爱”的要素,明清以后,才有了流传到现在的牛郎织女比较完整的传说故事。

  牛郎织女传说中的银河是汉水

  杜汉华告诉记者,根据他的研究,牛郎织女传说中天上的银河,其实对应的就是人间的汉水。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早在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已有较发达的星象学。古人出于天人感应的观念,常会把地上的景物比拟天上的星辰。汉水及沿岸的襄阳由于特殊历史渊源、物产和地理形势,被古人对应到天上,形成了“天河”及“牛郎织女”星辰。

  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曾说过:“汉之左右,谓之夏楚”。汉水两岸的襄樊是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两个古老民族夏和楚生活过的地方。刘邦建立的汉朝和汉民族形成的发祥地,也在汉水流域。他们把自己生活过的清清的汉水和天上的淡淡的银河联系在一起,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把发生在汉水流域的民间故事和节俗与天上的星辰联系起来,普及到民间,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就这样,地上的“汉水”,也就成了天上的“云汉”、“天汉”,在汉语中,银河古称为“云汉”、“天河”、“天汉”,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合而为一的。

  “汉水流域至今还保留了大量的与‘牛郎织女’神话、‘七夕’风俗有关的遗迹。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戊申、己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的记载。过去襄阳府管辖的郧西县就存在着‘天河’、‘天河口’等地名,所属的均县(今丹江口市),还存在十分古老朴素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传说故事。”杜汉华说。



  牛郎织女传说来源于襄樊的古代传说

  杜汉华说,据他研究,牛郎织女传说的内核,应该是来源于《诗经·汉广》,而故事的三个因子,都与襄樊的古老神话一脉相承。

  杜汉华将“牛郎织女”传说归纳出一个内核和三个因子。内核就是“牧夫”“苦恋”,三个因子是“人神恋爱”,即牛郎是凡人,织女是仙女,他们一个生活在人间,一个生活在天上,共同在人间结合成一个家庭;“羽(毛)衣”,即织女身着“仙衣”,可以在天上自由来往,仙衣实际上与飞禽的羽衣功能相同,是由羽衣演化而来。“毛衣”指老牛皮,也有飞行的功能,牛郎靠它飞上了天;“藏羽(毛)衣入井”,即为了留住仙妻,把有神力的羽(毛)衣藏在井里。

  “确定故事的内核和因子,就为我论证牛郎织女传说来源于襄樊确定了切入点。也为论证这个观点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杜汉华介绍说,万山是襄樊最古老的文化名山,是襄樊人的始祖生活之地,这里产生了南北文化交流的第一块结晶《诗经·汉广》诗、独有的传统节日“穿天节”和“郑交甫会汉水女神”的传说故事。

  《诗经·汉广》云:“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是一首男青年(或可认为是樵子、牧夫)苦恋追求心中的偶象却可望而不可及的深情恋歌。“显然,这就是牛郎‘苦恋’织女的最古老注释。”

  在研究过程中,杜汉华发现,史料记载确凿的最早的人神恋爱,就是发生在襄樊万山的“郑交甫会汉水女神”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记载,一位叫郑交甫的青年,曾经在万山见到汉水女神,汉水女神穿着华丽的服装,亲手解下佩带的明珠送给郑交甫。郑交甫是北方男子,汉水女神在汉水南岸的万山游玩,双方在此地相恋,故事内涵和地理位置,都与天上的牛郎织女星神和后来的牛郎织女传说有诸多相合之处,二者有血脉相连的内在联系。

  牛郎织女传说中有关于羽(毛)衣的情节。楚人有“九头鸟”“鬼鸟”“夜行游女”的故事,它们“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长期生活在襄樊的梁朝《荆楚岁时记》作者宗懔和唐代《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有专门记述,这些楚地神话是哺育滋养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特殊土壤、营养。上世纪60年代杜汉华还亲耳听过襄樊的一群不识字的老年妇女议论这些神话,说明这些神话在襄樊源远流长。

  在襄阳岘山有座东晋释道安创建的卧佛寺,寺旁有一眼古井,名叫虎皮井。这里流传着一个藏“羽(毛)衣”入井的故事,据清同治年间杨宗时编篡的《襄阳县志》记载,相传唐代开元年间,一位姓崔的年轻书生进京赶考,在卧佛寺住宿,见一只老虎进入寺内,脱下虎皮,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崔生趁她不注意,把虎皮丢进了井中。这个女子寻找虎皮不见,只得跟随崔生一道进京,成了他的夫人。这口井就被命名为虎皮井。唐代《原化记》也记述了这个故事。

  襄樊是梁武帝萧衍称帝之前的根据地,萧衍命令殷芸写了《小说》10卷,吴均写《续齐谐记》,宗懔写《荆楚岁时记》,这三位梁朝的官员都记述了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以及七夕民俗,足以证明襄阳在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的起源和演变历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在汉南北朝至唐宋这么一个‘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孕育成型的关键时期,《诗经·汉广》、“郑交甫会汉水女神”及“虎皮井的传说”,都为“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孕育成型提供了条件。再加上襄阳素来是南北交通的要道,东汉末年、南北朝时期和唐宋两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长安、洛阳、开封一带时,这里更是辐射中国南北东西的交通热线,历代的南北战争、商贸、科考求官、游学观光、人口流动和迁徙,从这里把牛郎织女的传说,传向了各地。”



  “牛郎织女”起源地诸说辨析

  杜汉华告诉记者,“牛郎织女”与“梁祝”、“孟姜女传说”、“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爱情传说,每个传说的来历都众说纷纭,但除牛郎织女传说以外,基本都已考证了传说来源地的问题。近年来,包括河北、陕西、江苏、山东、河南等在内的诸多省,都想自认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原生地。在日本、韩国,也有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在流传,甚至还有观点认为“牛郎织女”故事起源于日本。

  自认“牛郎织女”神话传说起源地的,目前可知的有:河北鹿泉、邢台,江苏太仓,陕西西安,山东沂源,日本福冈等。

  “这些地方提出的一些说法,大多历史短暂,史料不足,都缺少一脉相承的直接联系,难以确认是起源地。我提出的汉水襄阳说,运用了古代典籍、史料、民间传说、古天文学、古文字、地理学、历史学等多种资料和多学科角度考证得出的结果。我写的论文是国内第一篇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论证,指出牛郎织女和七夕节具体起源地的论文。”杜汉华言之凿凿。

  十年辛苦作文章

  “怎么想起研究这个题目的。”记者饶有兴趣。

  “其实这也是一种责任感。”杜汉华说。“襄樊是座有着28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文化沉淀非常深厚,我有责任,有义务去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据杜汉华介绍,他的父亲杜棣生原是武汉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和音乐史教师,1958年到襄樊后,对楚文化和江汉文化的研究矢志不渝,孜孜不倦,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在省内外,甚至日本楚学界皆有影响。耳濡目染,杜汉华也一直关注着楚文化和江汉流域文化的研究工作。

  1992年,杜汉华完成《说“穿天节”》的详细考证文章之后,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他大脑里产生了,就是七夕节与穿天节、牛郎织女传说与郑交甫传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就这样,牛郎织女传说源头的考证工作就摆在了他的案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也让他越来越兴奋,因为一直以来,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是空白,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似乎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个话题。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研究这个问题、注重开发这个旅游资源的人和地方越来越多。到了2002年以后,“上网一查,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的说法越来越多,但据我来看,真正言之有据的基本没有。”杜汉华说。同时,这种现象也让杜汉华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加紧了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这十几年来,他查阅了《史记》等大量正史和野史,去湖北省图书馆、武汉的各大图书馆及书店借阅购买资料,去各相关遗迹考察,终于完成了近2万字的研究论文《“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

  目前,河南社科院主办的《中州学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均已收录了杜汉华的论文,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名人谈牛郎织女》一书中,也收录了杜汉华关于牛郎织女起源地的相关文章。他关于“牛郎织女”“七夕节”起源的论文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社科“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结题评审。

  襄樊市委党校的晋宏忠教授和襄樊学院文学院的张发祥教授在杜汉华的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中认为:杜汉华关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的研究,资料翔实,初步解决了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研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主编杜家龙教授说:“杜汉华‘牛郎织女’‘七夕节’起源地的研究对襄樊地方文化和旅游开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的论文《‘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篇幅虽然很长,我在学报版面很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将全文一次性进行了发表”。

  襄樊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克勤说,杜汉华关于牛郎织女传说源的考证非常有益,他敢于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他关于牛郎织女传说中银河与汉水的关系,郑交甫传说与牛郎织女传说的联系,论据比较充分,观点比较鲜明,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尤其值得肯定。

  牛郎织女传说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认为襄樊作为牛郎织女和七夕节的源头、正源和主要起源地,是经得起检验的。目前,已有外地知名学者在应用我的学术观点,向媒体大力宣传他们那里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杜汉华说。

  据记者了解,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争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如河南南阳,现在大力制造舆论,宣称他们是起源地。河北邢台,积极挖掘“牛郎织女”神话传说,2005年8月,邢台市曾成功举办了中国邢台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目前,邢台正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和中国“七夕”文化研究基地,位于邢台的天河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中国爱情山”商标。除此之外,在江苏太仓、河北鹿泉和内丘、陕西西安、山东沂源,牛郎织女牌都打得十分红火。在2006年山东省文博会上,山东沂源引进“沂源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旅游区”综合开发的总体金额达到25亿元。

  今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和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中的“梁祝”、“孟姜女传说”、“白蛇传”也名列其中,而牛郎织女传说却尚未列入第一批名录。杜汉华说:列入名录的三大传说故事起源地都在大打旅游文化牌,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品牌,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惟独位于四大爱情传说之首、并被深受中华文化浸润的东亚诸国接受的“牛郎织女”故事相对受冷。杜汉华说:现在业界有一种说法,牛郎织女传说故事非常有可能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一场争夺传说源头的“战争”已然悄然打响。

  “襄樊作为牛郎织女传说和‘七夕节’的根源是有道理、有证据的,我们正可借此大打‘牛郎织女’‘七夕节’源头牌,打赢这场‘战争’,进一步扩大襄樊的影响,促进襄樊的旅游事业发展。

  采访中记者得知,杜汉华已于2004年申请注册“牛郎织女”商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已受理了该申请。“这期间外省有人听说后,要出巨资进行购买这个商标的注册权。但我想,就是出再多的钱我也不卖,我就是想让襄樊人保住起源地这个品牌,我不希望这么宝贵的旅游资源从襄樊流失或被破坏。”杜汉华说。

  “我现在最希望的是,襄樊能大力挖掘牛郎织女的相关资源,把“牛郎织女”和“东方情人节”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向海内外,让“牛郎织女”“七夕节”这两朵历史悠久的奇葩开得更加艳丽。”杜汉华说。


专家学者热议《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

2006-8-27 11:18:10 作者:高尧 董凡来源:襄樊日报

8月18日,本报刊发题为《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的长篇报道,详细介绍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杜汉华提出的“牛郎织女传说襄樊起源说”。

  十多年来,杜汉华运用古代典籍、史料、民间传说、古天文学、古文字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种资料和多学科进行考证研究,认定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

  这一报道引起了众多专家、读者的关注。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令人钦佩

  魏平柱(襄樊学院教授)

  杜汉华提出的牛郎织女传说襄樊起源说,令人感到很惊讶。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令人钦佩。

  中国的神话与古希腊的不同,古希腊的神话是神学,中国的神话是人学,其产生、流传、演变的过程很复杂,需要研究者进行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杜汉华对牛郎织女传说研究得这么具体,令人感到兴奋。在研究中,他通过对一个一个相关传说的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最后得出这个(即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结论,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能证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对于提高襄樊的知名度,非常有利,是一件好事。

不失为一家之言

  晋宏忠(中共襄樊市委党校教授)

  牛郎织女的传说,很早就有了,很多地方说法也不一样。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反映农耕社会牛的重要地位,反映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反映古代男耕女织的和谐生活。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争夺这一传说的起源地,这些地方有江苏太仓、河南南阳、陕西西安和河北邢台等,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依据。让大家把观点统一起来,承认这一传说的起源地在襄樊,现在还很难。

  不管别的地方怎么说,杜汉华提出的襄樊起源说,论证相当有力,用银河对应汉水的说法,把传说中的天河与汉水联系起来,很有道理;把穿天节的习俗和郑交甫会汉水女神等传说,与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推理,得出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的结论,不失为一家之言。

比国内各家说法更胜一筹

  张法祥(襄樊学院教授)

  杜汉华的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之说,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相比国内各家相关说法更胜一筹。

  一是资料丰富、翔实,不是道听途说。他运用的资料,有以五经为主的传统典籍,有文学家的作品,有在全国范围流传的民间传说,有汉水流域的传说,有襄阳地区的传说。中国民间传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口口相传。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哪个传说最早,哪里是中心,哪里是发源地,很难说得清楚。杜汉华作了很大努力,把各方面的相关资料收录到一起,进行分析、结论,其研究工作是比较成功的。

  二是在研究过程中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最突出的是地理学、星象学、文字学的运用。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研究方法。对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他分析出一个内核、三个因子,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开拓、挖掘、比较、筛选、结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其研究方法是科学的。

  把襄樊说成是这一传说的发源地,很不容易。外地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不少是附会。杜汉华抓住了传说本身的内涵,进行考证、研究,比外地的说法更胜一筹。现在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如穿天节、解佩渚的传说,可以肯定源头在襄樊,但它们和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怎样联系、交叉、互融、转化的?

  对这些问题的论证,需要下工夫。目前的论证,旁证、外证比较多,它们起的是红花衬绿叶的作用,但不是红花本身,要找内证,服人之口,更要服人之心。

  同时还要考虑把研究与现实结合起来,发挥其社会意义,体现其社会价值。首先考虑与旅游经济结合,一边研究,一边应用,不要等成果完全出来了再去应用,那就晚了。在开发这个传说的资源方面,外地一些地方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他们仅仅靠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就在搞旅游经济,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我们要加强宣传,靠政府,靠商界人士,把这个资源利用好。

谁利用得好,谁才是赢家

  段明贵(市作家协会主席)

  看了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的报道,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中,独具特色和魅力。其一,它讲述的是人与神的恋爱,属于神话传说,其他三个传说,讲的是人与人、人与妖的爱情;其二,在这个传说中,两位主人公冲破人、神、天、地的重重障碍,追求爱情,已经成为演绎爱情这个永恒主题的经典;其三,现在,情人节等洋节大有超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势头,而七夕节,则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研究牛郎织女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七夕节,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意义很大;其四,现在各个城市都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牛郎织女传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有人研究它,并把它与襄樊挂起钩来,有意义、有贡献、有价值。

  民间故事口口相传,要从文字上找到更多的依据,证明这一传说的起源地仅在襄樊,而不是在别处,很困难。因此,建议在更深入的研究中,在进一步证明襄樊是起源地的同时,不否定其他地方,哪怕只要将襄樊定论成是传说源头之一,就是巨大的成功。

  现在,争夺这一传说起源地的城市很多。争什么?争的是资源。争到了这个资源,就要发挥它的作用,这一点更值得我们研究。谁利用得好,谁才是赢家。

社会各方面都应支持这一研究

  边广兰(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主任、一级美术师)

  杜汉华的这一研究成果,让人内心为之一振。

  这不仅是一家之言,还应是大家之言;这不仅是杜汉华一个人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我们应该从方方面面给他支持,从事研究工作的,从事宣传工作的,尤其应该支持他。

  我认为应该大力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将各方面团结起来,为这件事摇旗呐喊,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工作。

  我们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也将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帮助他进行有关的工作。

保住优良传统,才不会丢掉自己的根脉

  李宁瑞(鄂纺织机电学校高级教师)

  “牛郎织女”、“梁祝”、“孟姜女”和“白蛇传”是我国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宁波的梁山伯庙、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和杭州的雷峰塔,都已形成旅游品牌,成为旅游胜地,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惟有“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还未确定。杜汉华的研究成果,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起源地的确定,不仅有巨大的旅游价值,而且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近年来,西风刮来,国内崇拜洋节之风日盛,西方情人节在我国日益红火,青少年更是热捧。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赞美我国忠贞爱情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却乏人问津。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我国是一个大国,保住了优良传统,才不会丢掉自己的根脉。七夕节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生活积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牛郎织女不畏权贵,贫贱不移,爱情忠贞,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现代社会倡导的恋爱观。通过这个文化纽带,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十足魅力,引导青少年感受节日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精髓,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振兴祖国、建好家乡的责任感。

  学术研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研究的成果。襄樊可以组织“鹊桥会”活动以及修建“牛郎织女”公园等。

这项研究包含了一种先觉意识

  苏奇(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副主任)

  报纸对杜汉华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报道,让我感触很深。他的这一研究,包含着一种先觉意识。我是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现在,我们许多传统的东西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一代对西方文化的崇尚,这种状况,不仅令人痛心,也令人担忧。

  杜汉华的这一研究,能起到引导年轻人了解、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作用。

媒体应多刊登这一类的报道

  李俊勇(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

  杜汉华对这一传说的研究考证,进行了十余年,但襄樊的普通市民并不知道。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说明媒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多年,在这方面,我深深地体会到从事社科研究的难度。我市有一大批研究社会科学的人员,他们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奉献,为我们这个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人文资料,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为人所知。我们的媒体应该多刊发这一类的报道,逐步提升我们城市的总体文化水平。

建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崔建民(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杜汉华的这一研究,对提升襄樊形象,很有帮助。

  这一传说,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流传。今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没有牛郎织女传说,据说,其起源地未定是它不能进入名录的重要原因。现在进行寻找其起源地的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间。谁找到了起源地,谁才有可能去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议把这一研究作为一个课题,向市政府有关部门申报立项,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要作好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建议有关方面把本地民间有关“七夕节”的纪念活动进行整理,把有关的形式挖掘出来,让群众参与。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这种文化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

大胆叫响品牌,争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杜汉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我把《襄樊日报·汉江都市》发表的《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的文章和论文原件用电子邮件发给了我的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著名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刘守华教授。刘守华先生说:“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研究,目前才刚刚开始,没有定论,现在也没必要让谁来定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可以大力宣传、大力开发,大胆地把品牌叫响,争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来申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时,再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

  曾任美国迪士尼公司下属分公司总裁、武汉理工大学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国华教授说:“对江汉文化和牛郎织女起源地的研究,我认为非常有意义,非常好!汉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深,旅游与经济开发前景十分远大。可惜在荆楚文化与齐鲁文化、北方文化的交融中被边缘化了,没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和重视。希望你们加大对汉江文化研究的力度,多出成果,形成更有分量的东西,形成系列,以引起各方注意,我们共同努力把汉江旅游与经济开发推出去,实现它应有的地位和效果、价值。”

274

主题

2948

帖子

2957

积分

金牌会员

公用账号

Rank: 6Rank: 6

积分
2957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6:16:26 | 只看该作者
七夕在中国 天河在郧西。专家考察论证:郧西是中国“七夕”文化发源地“群山万壑助讴吟,牵牛天河情更深,细看衣裳飞洒处,站立虹桥忽归林”。清代诗人王树德用浪漫凄美的诗词,诉说着“牛郎织女”这一美丽动人、千古流传的爱情。近代诗人们对诞生“七夕文化”发源地——天河,也写下了不少名篇诗词。“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天河”究竟发源何地? 8月25日,在县委宣传部主持召开的七夕文化研讨会上,荆楚理工学院华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杜汉华认为: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天上银河,地上天河”。这是流传于郧西县境内的一种通俗民间传说。天河是郧西境内的第三大河流,发源于陕西,全长69公里,流经郧西627公里,是全国唯一以“天河”命名的河流。据传,在日本的诗经《万叶集》注释中指出“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境内的天河。郧西天河名称的来源无法追溯,但自古至今从未改名过。天河的西边有三条河分别叫麦裕河(谐音美女河)、仙河、归仙河,在天河的东北边有一条河叫杨家河。一边是美女仙人,一边是本土俗夫,这就好比一个是天上的仙女一个是地下的牛郎,他们隔天河相望,诉说着亘古不褪色的爱情故事。郧西女子的善良美丽,男子的憨厚忠孝,男女之间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无时无处不在印证着这里与古老传说千丝万缕的联结。“归属地之争,郧西极具竞争力。”荆楚理工学院华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杜汉华,郧阳师专教授、党委书记喻斌等专家认为,“郧”似“陨”,陨乃坠落的流星;“西”乃方向;“郧西”应该是牵牛织女二星神话故事落地的地方。郧西天河不仅在河名上与“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天河重合,而且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在民间成风俗。天河口北面山上保留着“牛郎庙遗址”,至今,这里还流传着“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天河口北面有一座巍峨的娘娘山。传说是王母娘娘在此修道成仙,且多次在此召见各路神仙,举办蟠桃盛会。现山顶还存在有娘娘庙,天女下凡古树,八仙石船,蟠桃园,灵官殿,石林,龙头香等古迹;在天河中游,城关镇天丰村的石门湾的山上,有一具高若丈许的石人,状若妇女,人称“石婆婆”。在县城北面的华盖山上有尊石人,状若老头,人称“石公公”,被人们称为牛郎织女的化身;在天河的上游“天河电站”北面二十余里,天河的两岸有两座相望的高山,当地人们传说是“牛郎山”和“织女山”。相传,当年牛郎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织女时,被王母娘娘划道天河相隔,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久日久之,就形成了一座山峰立在了天河的两岸。

  郧西古诗词也记载了天河的美景。七夕的天河之夜,成千上万的星光倒影在江水中,“云影波光乐不眠,一天星斗射江寒。浅斟低唱采莲曲,夜半笙歌出客船。”夏日,天河的美丽景象和繁荣胜况,尽收眼底。郧西应该如何挖掘和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如何打造郧西七夕文化旅游品牌?专家们认为,天河的水滋润了美的生态和美的人,天河的名蕴藏着美的传说和美的故事,天河的自然地貌和人文历史留给了我们承袭美和创造美的基础和空间。可与天河连接的七夕文化相连的美女文化很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创造并将之打造成天河的主流民俗文化。要着力打造七夕文化地标,搜集整理牛郎庙、娘娘山、石公公、石婆婆、牛郎山、织女山及县内旅游景点的民间传说故事,摆出这一传说“发源地”言之凿凿各种“铁证”,包括实物遗存、史料记载、民间传承等有力的佐证,让地名与传说相对应,形成一条完整的故事链。在此基础上,对节俗、祭祀活动、民歌、民舞、戏曲、曲艺、器乐、工艺、美术采用摄像、录音、摄影等方式加以整理,力争把郧西打造成中国的爱都和“七夕”文化之乡。

189

主题

2711

帖子

2711

积分

版主

洧沵あ湜啨兲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11

宣传大使奖健康阳光奖热心网友奖论坛建设奖金点子奖优秀新人奖独具个性奖灌水天才奖帅气男生奖最佳文采奖贴图大师奖最具魅力奖

QQ
4#
发表于 2010-1-8 16:17:0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为了牛郎织女!的家乡
真是用心良苦。。。
郧西人在武汉QQ群:87975633
忘掉一切不开心,美丽的心情从现在开始!
天河锋腾讯博客http://276812400.qzone.qq.com

10

主题

529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5#
发表于 2010-1-8 16:19:4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在胡说八到--别有用心--说在郧西也是它--说在别处也是它--故意把水搅得混混的!它好从中搞什么阴谋诡计---哈哈--我可看出来袅!!
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274

主题

2948

帖子

2957

积分

金牌会员

公用账号

Rank: 6Rank: 6

积分
2957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6:27:2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江湖骗子,四地党政干部,别处玩丢的游戏,郧西于获至宝,做郧西人惭愧!

274

主题

2948

帖子

2957

积分

金牌会员

公用账号

Rank: 6Rank: 6

积分
2957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6:41:42 | 只看该作者
当你看到一座桥,走过广场时,权贵在立项设计上以捞走普通百姓500年也赚不到的收入,还傻笑着说:广场好大,这一生能看一眼无憾。

86

主题

2137

帖子

21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37

优秀新人奖爱心天使奖

QQ
8#
发表于 2010-1-8 16:56:17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不是有钱人 而是有心人!

274

主题

2948

帖子

2957

积分

金牌会员

公用账号

Rank: 6Rank: 6

积分
2957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6:59:24 | 只看该作者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0

主题

529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10#
发表于 2010-1-8 18:33:25 | 只看该作者
你想说撒子就直说--支支吾吾--藏藏掖掖滴!几千万的工程-不见了几百万--弄起来了个严道静--你觉得这巧立名目的’牛郎织女‘投110000000--会不见多少?--会把谁弄起来--?对了--请问这110000000是哪里投资滴?
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10

主题

529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11#
发表于 2010-1-8 18:35:13 | 只看该作者
露珠湿沙碧,暮忧萧寂寂。将此诗赠与楼主!
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274

主题

2948

帖子

2957

积分

金牌会员

公用账号

Rank: 6Rank: 6

积分
2957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9:4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彩郧之西


    露珠本应湿沙壁,可怜暮幽萧寂寂。

274

主题

2948

帖子

2957

积分

金牌会员

公用账号

Rank: 6Rank: 6

积分
2957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9:51:49 | 只看该作者
后生可畏呀!老夫自愧。

10

主题

529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1
14#
发表于 2010-1-8 19:5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确认密码


    哈哈--捣到玩滴!不要生气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