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人的丧葬礼俗

[复制链接] 0
回复
47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88

主题

1830

帖子

18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9 16:2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于老人及成年人病死或意外亡故,郧西的地方风俗习惯要进行办丧事。即使对老人和逝者的怀念,也是后背儿孙做人的脸面,因此,大办丧事成为重要的习俗,有许多讲究和规矩。但是,各地一乡风,都是大同小异。一般的,未成年和儿童的死亡是不大办丧事的。这里仅就县城及其周围办丧事的过程作以介绍。

落气,也叫送终。一般是儿女全部到齐守在老人的榻前,看着老人离开人世。同时落气前一定不要让老人赤身裸体,要穿一件旧衣服和鞋袜。在要断气时,儿女们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嚎啕大哭,长子还要跪在床前烧落气纸。落气纸为9斤4两火纸,有女儿的要女婿打,没女儿的就是儿子打了,而且须用古时的铜钱打印,现在找不到铜钱,只好用100元的人民币票面抹印了。一般的老人都希望在自己临终前,所有的儿女都在跟前为自己送终。但现在许多人工作、打工在远方,往往赶不上送终,于是就归结为命中注定有几个子女或没有子女为自己送终,那就要看自己的修积了。
因而,老人一旦病危,儿孙们就要准备买好烧落气纸和烧纸用的瓦盆。

接着是为死者洗澡和穿衣,也叫小入殓。必须要在尸体未冷之前进行,否则冷了以后是受僵硬了就穿不上了。洗澡是用一个小盆盆装一点温水,用一块白布蘸水擦,前三下,后四下,意思到就行了。洗罢澡的水   ,布等到连同床铺草一起烧掉。有的洗完澡后还要梳头描眉化妆修面,修剪指甲,男的理发,修剪下来的东西包捡好,大入殓时一同放入棺材。穿衣,现在做的老衣,以前讲究五领三腰,还有铺的,盖的;鞋子穿好后要用白线绳把两脚连在一起,叫“绊脚索”;手脖上要用白线串七个面饼,称“打狗饼”;口中要放两枚“衔口钱”,一个放在嘴里,一个放在嘴外,到封梓口时扣出来扔掉;头上戴上帽子。
穿衣时,有让孝子试衣的说法,一般地,男的是长子先在身上试一下,女的由长女试。据说,谁试了衣,日后是要发财的。在民间的习俗里,入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惟恐因为这个原因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人们的做法一般用绸子,"绸子"谐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殓衣又忌讳用皮毛制作。兽皮,虽然是难得的贵物,但是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没有益处,留下来对生者倒还可以有用。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兽皮做被子的话,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从"全尸"考虑的,说是恐怕人尸与兽革混杂一处而不能辨别。殓衣还不能用带"洋"字的布料,殓衣是给去世的人穿的,带洋字的布料会使殓衣带有"阳"的意思,对于在阴间的死者不好。
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替死者穿好衣服后,"又拿一碗温和水,用一块新棉花,蘸这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开光,这也是孝子亲手作的事。说是死人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

进材,也就是入殓。进材要确定时间,不能把尸首放在床上太长,否则叫背床。进材时将棺材底铺上收来7家7姓的灶底的草木灰,也有先铺上一层石灰,再铺小灰的,然后用皮纸层层铺叠,像鱼鳞状,然后将穿好衣服的尸首放在棺盖上停一下,装入棺材内,皮纸裹紧,装进需要陪葬的物品,盖上棺盖,蒙上棺罩。这过程开始时就放炮,打响乐器,孝子烧纸。之后,在棺材前放上小方桌,燃一炉香,放上10个贡享,点两支蜡烛(白色),在棺材底用一碗倒进桐油,点燃长明灯。整个入殓就算完成。
在合上棺材之前还要往棺内放些葬物。民间的讲究是让死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多是让亡人左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金元宝;右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银元宝或银镯子;而穷人就只好放些铜钱,或当时社会上通用的硬币,如大铜子、小钢板之类。最不济也得给亡人手里放一块手绢。为了保证亡人能够落个尸首完整,据说,凡是亡人生前从身上脱落下来的东西,都应殓入棺内。比如老年时,脱落的牙齿,以及小殓沐浴时所剪下来的指甲。这时,家属必须把它们放入棺内。
入殓后,在堂屋前要搭灵蓬,不能见到天。否则,雨打棺,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
应注意的是,棺木用材是有讲究的,有“千楸万榔榆八百”之说,一般柏树较好,松柏象征长寿。但不能用柳树,那是忌讳的,因柳树不结籽,会导致绝嗣或出扭精八怪的人。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寿木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棺材外面一般漆成朱红色,写上金字。也有画上花鸟人物的。

守灵,盛放尸首的棺木停在灵堂,孝子和亲属要守在令旁,不能离开人和没有人。孝眷们须谨慎看守尸体、灵柩、精心尽孝,及时上香和在灯碗中加油,不得轻待死去的人。
大殓之后,所请的阴阳先生则根据亡者的生辰和亡故的时辰及孝子的生辰确定出棺和安葬的时间。停灵一般是放三天,俗称假3天,也有停放5-7天的。主要是为避开重丧和犯煞的日子。
日期和时辰一确定,就安排人给亲戚朋友、家门送信,也就是报丧。送信的对象由孝子及主事确定,然后安排专人送达,先在多为电话告知。

晚上打待尸。请专业人士和民间歌师,按一晚多少钱收费,还有一套锣鼓响器(包括吹喇叭的),一直到出殡安埋完毕,即火炮享受送人上山,有条件的还讲究双吹双打的排场。
打待尸的过程有开歌路,烧更纸,送还阳等必不可少的程序。半夜,还得吃过更饭。
在停灵的三天时间内,凡是有亲戚朋友及来吊孝的,都要以鸣炮来迎接,锣鼓敲打,孝子要上前下跪迎接,以示感谢;宾客烧纸上香时,孝子要在旁边陪跪着烧纸上香。然后上烟端茶接待,待到开席吃饭时一同就餐。一般的,吊唁者应等到出棺安埋后才能离开,即把人送上山后,这样才能表达对死者的尊敬和哀悼,尽到礼数。同时,街坊邻居、本队本族、亲戚朋友亡故以后,都应该主动去吊唁、帮忙,不在乎所送礼金多少,人死大家丧。
封梓口,在出棺前,打开棺盖,让儿女们再一次见一面亲人的遗容,与亲人作最后的告别,孝子们都嚎啕痛哭。也就是遗体告别仪式。装上忘掉送给亡者的陪葬品,然后由抬杠的人用桐油石灰把棺材口密封好,糊上皮纸,用铁钉钉紧棺盖,民间俗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现在多用的是大抓钉,在落字时撬掉了。农村用两道竹篾捁捆好,在落字时载断。

出棺,要人用手捧着出大门,不能挨着门方或掉到地上了,否则后面家里还要出事,不吉利,门神画要用单子遮起来,否则亡魂出不了门,不能去脱生。出棺时,孝子要抱着灵牌和引魂幡跪在大门外接棺材出门。因日时的关系,有时阴阳先生还叮嘱莫莫属相的人需要避一下,以免闯着黑煞。
抬杠途中的歇息叫架马,一般是单数,视路途的远近而定,有3马、5马不等。

落字,即装人的棺木下到墐里,按先生确定的时间,不能早,也不能迟;棺材落墐之后,先生要抛洒五谷斗    ,孝子跪在墐前接,接到的贡享和五谷,连同坟前的土,包上一包往家跑,据说是抢财,谁跑得快谁先到家,谁家就发财,所以,往往一些妯娌都抢着跑。抛洒完毕,就是为亡者送地契,要孝子喊三声,然后烧着后放于棺材后角,用破墐土盖上。

补充破土,就是开始挖墐。一般是大殓后时间一确定,就请人开始打墐。由先生看好风水之地,定好罗盘向山,定下向桩,放炮,从四个角和正中心各取一锄头土,用火纸包好,放到一边,等到落字后用它压地契。打墐的人是有讲究的,一般要儿女双全,打墐过程中在墐里不能哼亨和怪叫唤的,不能把豆腐扔到墐里,所以给营上送饭不送豆腐,有的地主人家要在跟前看着挖,以免破坏风水和地气。县城给打墐人是开始一条烟,茶叶和茶水,掩埋时给一条烟;农村除给烟外,加毛巾、香皂等物,要好酒好肉饭菜送到营上至少一顿。
三天圆坟,即孝子为新坟培土。多放炮,多烧纸,用祭菜,是一种祭奠活动。
烧七,要做七七,每一七的前一天晚上烧纸,鸣炮祭奠。
百日,周年,都是一种祭奠活动,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礼数跟前面的祭奠方法相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