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沧桑巨变夹河关

[复制链接] 0
回复
40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88

主题

1830

帖子

18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2 17:2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汉江向东流过陕西旬阳的蜀河口镇就成了一条界河,河的南岸是陕西省白河县,北岸是湖北省郧西县。而发源于陕西柞水县境秦岭大山中的金钱河(古时称甲水)向南流经陕西山阳、湖北郧西,从距离陕西白河县城上游20公里的山谷中注入汉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关柎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以达汉江。”“汉水又西南,与甲谷水合,水出西南甲谷,东北注汉水”。《水经注》还有“汉水又西南,与甲谷水合,水出西南甲谷,东北注汉水”的记载。唐代的《隋书·地理志》中有“甲郡在今夹河关”的记载。

  金钱河与汉江交汇于一座险峻高山下,这座山叫金銮山。金銮山海拔向东渐次下降,最后消失在汉江和金钱河交汇处,宛若一条巨龙蛰伏在湍急的河水里,因此这里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龙头戏水”。金銮山下就是郧西县夹河镇,夹河镇古称夹河关,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现在只能从流传下来的故事中遥想夹河关往昔的繁华和历经的沧桑。

  在古代,夹河关不仅是秦巴大山中重要的关隘,更是久负盛名的水路码头。从夹河关乘船往西可达陕西安康、汉中,往北可达秦岭脚下的陕西山阳、柞水,往东出汉江可达长江,与江南广袤水乡相连。因而,夹河关作为战略要地,被历代官府重视,每遇战乱,夹河关必定成为各方势力的角力场。相传,闻鸡起舞的祖逖和爱国词人陆放翁,以及精忠报国的岳武穆都在此镇守、战斗过,隋末纷争中,程咬金也曾在金銮山上囤积过兵马。而流传最广、被当地百姓编成歌谣久唱不衰的还是项羽和刘邦的故事。相传在楚汉战争时,项羽统领大军进至夹河关,以强欺弱,命沛公刘邦劳师袭远,朔汉江西上七百里从汉中进攻秦朝都城咸阳,而自己经金钱河北上,抄近道进击咸阳。两人相约:“先入咸阳者当王。”项羽满以为胜券在握,唾手可得,不料项羽大军在陕西山阳漫川关弃舟登岸后,秦军放火烧山,一连数月燃烧的山火挡住了项羽北上的去路,待项羽大军赶到霸上时,刘邦已攻占咸阳,等候项羽多时。

  夹河关商贸繁荣

  过去,夹河关地处秦楚咽喉要道,因其水上交通便利,成为秦巴山中繁华富庶之地。汉江连通了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金钱河又是由南方进入关中平原最近的水道,舟楫交通的便利使大山深处狭小的夹河关商业十分发达,骄傲的夹河关人从小见惯了南来北往的客商,耳濡目染经商之道,甚至有当地人认为最著名的商业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最早的出处就是金銮山下的夹河关。称这里自古是交通要道是有据可查的,自汉代开始金钱河就是沟通秦岭南北的重要水道,唐朝安史之乱时,运河沟通的长江、黄河、渭河的漕运中断,由江南进贡朝廷的粮食和其它物资只能通过长江、汉江和金钱河运抵陕西山阳,再由骡马或人工运达长安。据当地老人讲,新中国成立前,每天从这里满载山货和生鲜蔬菜来往于白河县城的划子 (小船)有二十条以上,而装载从武汉运来日用百货的船每天有二三十条从这里往西到安康、汉中,往北到漫川关、商南,夹河关就是这些船停靠、船工歇脚的码头。由于交通便利、商业发达,过去夹河关呈现出一派繁荣盛景,沿江边的吊脚楼下就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街面上店铺相连。靠山的一边是深宅大院,会馆错落,有川陕会馆、黄州会馆等专供商旅客人歇脚办事的地方,戏楼自然是不可少的,在偏僻的沟叉旮旯里还有卖苦力的纤夫、码头工人和小本生意人居住的石板房。舟楫往来、百舸争流、两河交汇处的夹河关胜景无限,号称“一里三座桥,一里三口井,一里三座庙”,大有“兴漕运、商铺云集”的气象,使夹河成为颇具特色的别样小镇。近代夹河关更有“小汉口”之称,每天从早到晚,狭小的夹河关街道上马帮推车、人头攒动,人们推车卖浆、摩肩接踵,南来北往的人们操着南腔北调讨价还价,争取一分一毫的利益。

  当然,过去在秦楚交界的大山深处,官府的统治和社会管理一般相对薄弱,繁华的夹河关自然也少不了靠封建迷信和强力夺利的会道门组织。清末民初把持汉江中上游的帮会组织是活动于川陕地区的袍哥会,夹河关的袍哥会组织归陕西的 “旬阳大爷”管理,他们占据着码头和妓院,雇佣打手对行脚的客商、船只以及商贸活动收取保护费,欺压、盘剥山民和路过的客商。1947年底,由刘金轩(1955年授中将衔)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四纵十二旅解放了夹河关,与河对岸陕西白河的国民党军形成对峙,战火下的夹河关变得十分冷清,加上新生的民主政权从严打击地方黑恶势力,袍哥们作鸟兽散,逃之夭夭。

  千百年来,夹河关商业贸易的持续兴旺的确给这大山深处带来了蓬勃生机,慕名而来的不仅有生意人,还有躲避战火、瘟疫的流民,更有前朝遗民、失意的贬官,甚至还有逃避朝廷通缉和仇家追杀的显贵,这些人在夹河关要么隐名埋姓,改变身份,要么结伙抱团发愤图强,从头做起。他们埋头经商,待赚足财富便大兴土木,盖起深宅大院。他们操着南腔北调,保持着各自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习惯,秉承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注重教育,兴办学堂,指望后代能学而优则仕,出将入相,光耀门楣,再创辉煌。在距夹河关不远的郧西羊尾龙潭河村有一座已残破不堪的古老宅院,门楼上有四个苍劲斑驳大字“彭城世第”,其中雕梁画栋隐约可见,山墙上绘制的梅兰松竹和祥瑞之兽仍旧惟妙惟肖。而在夹河关北边30里的金钱河边有一个叫长沙坝的地方,这里的老人已不知道自己先人从何时何地移民而来,但他们至今仍乡音不改,保留着隆重的湘方言。南来北往的人们汇聚到夹河关,或生财牟利,发家致富,或耕读传家,教化人伦,因此在夹河关自古就有兴学重教的传统,学风甚浓,现在的夹河镇政府所在地原来就是一座泰山庙,这座泰山庙也是一座古老的学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加上便利的水上交通,使夹河关人与周围其它地方的山民相比,获得的信息更加广泛及时,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开放,思维更加灵活,发家致富的机会也就更多。当地人讲得更形象:只要舍得弯腰,就不愁拣不到钱使,更何况一个个都是生在夹河关聪明有主见的后生呢!

  夹河人勇敢明理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建设事业和现代工业的加速推进,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316国道的贯通和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以及后来金钱河上修建的陡岭子水电站、孙家滩水电站阻绝了汉江上游和金钱河上的水路交通,夹河镇水路交通的区位优势消失,现在河面上除了挖沙淘金的船,跑运输的船只已经很少,由于公路交通发达,连码头摆渡的渡轮也荒废锈蚀在河滩上。铅华褪尽,夹河关虽然没了往昔百舸争流、商贸兴隆的繁荣盛景,但夹河关人并没有因此消沉萎靡,而是抓住水电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实现了华丽转身。现在站在金銮山上俯瞰夹河集镇,沿江木质吊脚楼和原来惟一的一条狭小商业街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从山梁顺势而下、三纵三横的街道,街道两旁尽是现代楼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目前,夹河镇常住人口仍有四万五千人以上,不仅商业贸易依旧兴旺,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也日渐兴起,是秦巴大山里名副其实的大镇。

  古往今来,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化的历史传承,夹河关人大事儿不犯晕,小事儿重细节,拥有敏锐的思维和生意人的精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陕西耀县的劁猪匠,在鄂陕交界的大山里招摇撞骗,以小恩小惠诱骗朴实的山民加入邪教组织,但见多识广的夹河关人却不受蛊惑,信者寥寥。1990年3月24日,他裹挟信徒冲击与夹河相邻的马鞍乡政府,然后蛊惑信徒向夹河关进发。夹河关人得到消息后,群情激愤,现在78岁高龄、原来任村主任的毕四海,立即召集年轻人和民兵手持木棒把守路口,严阵以待,力拒邪教徒靠近集镇。

  后来有记者采访毕四海,他感慨地说:“这种架势我见过,1947年夹河关解放,1948年解放军去打老蒋,汉江河对岸的国民党军和郧西县伪县长柯愈珊带领鄂保四团趁机渡河反攻夹河关,烧杀掠抢无恶不作,房屋被烧,老百姓们的财产被洗劫一空,新中国成立后好几年都恢复不过来。这些发了疯的邪教分子真要是进了夹河关,指不定会做出哪些天打雷劈的恶事儿呢。我们组织年轻人和民兵不让邪教分子进镇,说小点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老婆娃儿,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说大点就是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建设成就。”

  现在,毕四海老人和老伴儿在夹河关开了家小杂货店,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不图赚钱,只图乐呵!”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