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城事] 郧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有产业初长成

[复制链接]

1788

主题

1830

帖子

183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1
发表于 2017-5-23 16: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湖北日报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与所有的贫困山村一样,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基础薄弱,条件差,发展能力弱。守着重重大山,村民们祖祖辈辈陷于贫穷的泥沼,挣不脱,逃不过。

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坎子山村人瞄准产业发展,从产业选择,到产业扶持,再到产业成长,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如今,山乡不再让人“割愁肠”,满目“客舍青青柳色新”。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根本

如今的坎子山村俨然一个建筑工地,随处可见忙碌的工人、来来往往的挖掘机。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困之地。

年轻时,听说父母要把自己嫁到坎子山,住在山下的马胜英哭了几天几夜,死活不愿意。在她的印象中,坎子山有的只是一间间快要倒塌的土坯房和种不出庄稼的薄地。“太穷了,出门就要翻山,没有水也没有路。”马胜英说。

代际贫困在这里传递,除了少许飞出去的“凤凰”,大部分年轻人以打工为生。由于文化水平低,只能辗转在各个矿区,等到年纪一大,再回家接过父辈手中的锄头继续种地。“全村几乎没啥资源,村民除了种点地就是养牛放羊。”怎样才能脱贫致富?这是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一直思考和摸索的事。

思来想去,要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才是根本。什么产业能脱贫?魏登殿说,在山村,扶贫产业难选。前些年听说核桃市场好,坎子山村也跟风种过几十亩,但成活率不高,好多树都不挂果。后来又见中药材效益不错,也划出200多亩地种金银花,结果产量也不高。

走了几步,跌了几跤,魏登殿总结反思:发展产业,还是要从自身条件出发。

首先要摸清家底。坎子山村昼夜温差大,耕地碎片化,大规模的粮食种植和养殖成不了气候。但山区生态好,家家户户有养殖马头山羊的传统,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养殖不成问题。“产业既要短平快,又要能见长效。”

坎子山试着选择了三项扶贫产业:一是种植玉米、土豆和包菜。气温能适应,当年种、当年收、见效快。二是养殖牛羊。坎子山是马头山羊的发源地,不缺养殖技术和销售市场。三是发展旅游。村里有万亩石林、奇秀溶洞、清真寺、佛教遗址等,都是可开发的资源。

为帮助村里的农产品打开销路,2013年,坎子山村成立了高山蔬菜无公害合作社,蔬菜销往县里的中学、医院和超市。土豆、玉米卖到0.8元一斤,包菜卖到0.6元一斤,仅去年一年,合作社就卖出蔬菜280万斤,村集体收入也从零变成了年收入15万元。

帮扶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贫困户郭邦堂有了新体验。老郭今年67岁,儿子在矿上打工,自己和老伴留守在家,靠种6亩地挣点零花钱。家里牛羊多,去年他种了三亩玉米、一亩包菜、两亩土豆,入秋一卖,挣了8000多元。“靠种地就能有这么高的收入,以前真是不敢想。”郭邦堂说。

自主“造血”,内生动力见长效

从湖北口乡镇去坎子山村,要翻过一座高1500米的大山。车子低速盘旋而上,左边就是壁立千仞,万丈深渊。以前这里是一条一尺宽的土路,不能通车,近年来,郧西县交通局累计投资466万元,帮助坎子山村把羊肠小道拓宽为6米的旅游公路,通往县城的班车也已开通,每天一趟。

坎子山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各项扶持政策精准落地,事无巨细。但“输血”不如“造血”,贫困村没有自己的产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就没有希望。

魏登殿早就想通了这个道理。除了发展旅游业,在坎子山村北山坡,他还动员村民种了5000亩华山松,等10年挂果期一到,每亩至少收入5000元,户均增收2万元至3万元。“从长远看,不仅对环境好,还能挣钱。”

传统产业也需提升价值。坎子山投入10万元,建成玉米加工厂,将玉米加工成玉米面、玉米糁。原本市场价每斤0.8元的玉米,做成玉米糁可卖到4元一斤。“不仅提升了附加值,还能解决村里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魏登殿说。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乡党委书记杨洪来看好坎子山村的加工业,一是当地生态环境好,种出来的土豆、玉米天然无公害,品质高;二是不缺市场,坎子山位于湖北、陕西交界处,马头山羊、高山蔬菜的品质声名远播。“只有把产品变成商品,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才能长久。”杨洪来说。

要确保长效“造血”,产业风险也不容忽视。养殖业自然风险大,一旦受疾病感染,农户往往面临亏损,来年敢不敢养就成了问题。为解决这个后顾之忧,郧西县财政出资,给全村所有农户买了财产保险,每户保费30元,死一只羊赔700元,死一头牛赔3000元。

金融扶持也起到关键作用,郧西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基金,撬动10倍商业银行贷款额度,支持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创业,助力参与扶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贫困户可申请5万元贷款作为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

村民余照琴去年靠养殖脱了贫,今年她又贷款5000元买下一只种母羊,希望稍稍扩大一下养殖规模。她说,“资金有小额贷款可以借,销路有村里帮着卖,这么好的机会,去年脱贫,今年可就要致富喽”。

(原载5月21日《经济日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郧西论坛 ( 鄂ICP备10019607号-5 )客服微信yxlt365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115号

GMT+8, 2024-3-28 17: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