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茂华:郧西三弦传承人

[复制链接] 0
回复
30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27

主题

1397

帖子

1397

积分

总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7 20:2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郧西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5岁的查茂华,半个多世纪前,爱上了郧西三弦。从此,他与郧西三弦结缘。之后,有幸拜师于郧西三弦第三代传人罗传弟。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郧西三弦逐渐成为郧西独特的文化,散发着芳香,闪耀着光彩。“感谢党委政府对郧西三弦的重视和保护,感谢郧西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因为这样才让郧西三弦艺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进了央视大舞台,才能很好地服务于家乡的旅游业。”查茂华说。

从一把简陋的三弦弹起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查茂华出生在郧西县上津镇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从小热爱音乐,12岁就随舅舅学拉二胡。父母见他对音乐充满兴趣,就希望他在音律方面有所造诣。

1958年,查茂华进入郧阳师范学校读书。1961年,他被分配到景阳区中心小学任教。出于对音乐的喜爱,再加上当时娱乐活动匮乏,有二胡功底的查茂华,特意请一位木匠友人为自己制作了一把简易的木制三弦。从此,教学之余,查茂华就经常拿起这把三弦来弹奏。

“我从小就喜欢听歌,自己嗓音也不错,一有空闲便会唱上一段,尤其是喜欢搭配三弦的那种弹唱,可是自己的那把简易三弦却弹不出期待的那种美妙的音调,自己很着急,所以更加用功了。”查老乐呵呵地说。

一次,晚上下班后,他自己躲在寝室里,反复小声弹唱,不知不觉他弹到了天亮。第二天,他患上了感冒。同事说,他弹得很好听,很有艺术家的味儿。

从此,他更加痴迷三弦,也多次外出表演。

立志传承郧西三弦艺术

“随着三弦弹唱艺术的逐渐成熟,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我从小就立志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查茂华说。

郧西三弦也叫“曲子”,是由陕西曲子流入郧西后与当地方言结合而成,清道光末年已经盛行。“郧西三弦”原为一人自弹自唱,后渐以乐队伴奏,有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类,曲牌有30余个。

1966年,查茂华被调入县文化工作队。一次偶然的机会,查茂华结识了郧西三弦第三代传人罗传弟,并拜其为师。

本就有一定功底的查茂华,再有师傅的指导,他如鱼得水,苦练深造,潜心学习。白天,他注意观察师傅表演的神态、唱腔;晚上回到家里细细揣摩练习,有时即使手指磨得见血,他依然坚持着。

经过苦练,查茂华的三弦演奏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凭着独特的弹奏风格和圆润、端正的唱腔,逐渐在同行中有了名气。

“当时,郧西三弦的表演还处于自发式,一把弦儿,一副板儿,不分场合,或自弹自唱,或你弹他唱。直到1970年,县文化工作队改为文工团后,才逐渐走向现代音乐舞台。郧西三弦曲次亮相舞台,是由申丁杰作词,我编曲的《抗洪女将》。”查茂华自豪地介绍。

然而好景不长。1976年,县文工团改名为县豫剧团。从那以后,郧西三弦开始被大型古现代戏剧代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为了传承这一凝聚数代艺人心血的传统艺术,查茂华开始努力寻找郧西三弦韵律节拍与新时代脉搏跳动的结合点。

通过艰难地探索,查茂华在作词、编曲上,开始既不抛弃传统文化精髓,又不断吸收新时代风貌,从而创新了郧西三弦的编演形式,被专家和业内称为“新编郧西三弦”。

记者在查茂华家中看到,床头、书架上塞满很多本泛黄的稿本。这一本本陈旧的手写稿,记录了他几十年来的心血付出。查茂华介绍,为了编好折子,他写了改,改了写,往往一个折子需要反复润色修改几十遍。

“现在身体也不算好了,眼睛也老花了,但只要还能坚持就应该为郧西三弦的传承做点儿事,为郧西的发展做点事。”采访中,查茂华指着书架上大大小小的药瓶感慨道。

他让郧西三弦走向全国

从1966年调入县文化工作队至今,已有47年。47年来,查茂华从没有把郧西三弦扔掉,也没有放弃将郧西三弦传承下去的念头,他把三弦艺术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天道酬勤。自查茂华立志学习传承郧西三弦以来,通过从搜集整理、创作,共计写下了20多个三弦折子,并多次获奖。2004年,十堰市举办的“黄鹤美育节”大赛中,査茂华创作的《深山红烛》荣获一等奖;2006年,査茂华创作的《飞身崖传说》获湖北省“楚天群星”银奖,并在十堰市第三届名歌大赛中荣获金奖;2008年,十堰市“柳林春晓杯”音乐汇演大赛中,他创作的《一江清水进北京》荣获金奖。2009年,郧西三线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同年,查茂华被授予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郧西三弦录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北分卷》,并成功跻身全国83个曲种名录。

近几年来,郧西提出“旅游立县”战略,大力开发以“七夕文化”为主的“一县一品”文化创建,这为郧西三弦艺术走向全国提供了平台。

2011年,郧西第二届七夕文化旅游节上,由查茂华师徒表演的郧西三弦《织女回乡》选段登上央视大舞台,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热烈的掌声。

2013年1月,查茂华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今年2月,在十堰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演比赛中,查茂华和弟子们表演的《织女回乡》,荣获一等奖。同年6月,查茂华被授予十堰“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

潜心培养音乐接班人

人这一辈子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要专下心来真正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一份对信念的执着坚守,还有对shehui的责任。查茂华,这位传统艺术的传承者,不仅用一辈子的坚守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还用他的信念照亮了后人前进的路。

2006年,查茂华就申请成立了郧西天河艺术团。艺术团的成立,培养出了更多艺术骨干。

目前,查茂华收徒多人,现在这些学徒都很优秀。同时,他还为剧院、学校以及民间音乐团体培养了300多名郧西三弦音乐骨干,他们将成为未来传播艺术的中坚力量。

为了培养弟子们,今年郧西七夕节,查茂华组织弟子们编排了多个三弦节目。采访当日,他正在和弟子们排练三弦节目《爱在天河》。该节目主要表现郧西天河景区是爱河,不仅世人爱,就连神仙也爱恋的主题。查茂华和弟子们将饰演真武大帝、牛郎、织女、石婆婆、樱花仙子等角色,用传统三弦和现代伴舞形式来完成表演。

谈及未来的发展,查茂华乐呵呵地说,郧西三弦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早日申报成功,另外,为了弘扬地方文化,传播三弦艺术,县相关部门打算帮忙将他的作品结集出版,希望这个愿望早日实现。当然,如果身体许可,也希望有生之年培养出更多三弦艺术人才。


(来源:秦楚网 编辑:冯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郧西论坛微信公众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